为什么磁感应编码器在位置检测时会出现谐波失真?
时间:2025-09-15 13:25:26 浏览次数:
一、机械结构与安装误差(最主要原因)
这是实践中谐波失真最常见的来源,通常表现为一次谐波误差(误差周期与磁极周期相同)。
1、偏心(Eccentricity)
原因:编码器的读头(传感器)的旋转中心与磁环或磁栅的几何中心不重合。
影响:这会导致传感器检测到的磁场气隙发生周期性变化。磁场的强度与气隙距离密切相关,气隙的周期性变化会调制输出信号的幅值,从而在信号中引入一个巨大的一次谐波误差。这是最常见的安装误差。
2、磁栅/磁环的误差
原因:磁环本身的制造缺陷,例如:
磁极不均匀:North和South磁极的宽度或形状不完全一致。
充磁不均匀:不同磁极的磁场强度有差异。
椭圆度:磁环不圆,其效果与偏心类似。
磁极位置误差:磁极之间的间隔不是绝对的等距。
影响:这些缺陷会直接导致背景磁场本身就不是理想的正弦分布,从而在输出信号中产生多次谐波。
3、倾斜(Tilt)
原因:传感器芯片的安装平面与磁环平面不平行,存在一个夹角。
影响:倾斜会导致传感器表面的不同部位感受到的磁场强度不同。当磁环旋转时,这种感受差异会以一种复杂的方式调制输出信号,引入高次谐波。
4、机械振动
原因:系统运行中的振动会导致传感器与磁环之间的气隙发生动态变化。
影响:与偏心类似,动态变化的气隙会调制信号幅值,引入误差。
二、传感器与电磁原理的非理想性
这部分源于磁传感器和磁路设计本身的局限性。
1、传感器本身的非线性
原因:虽然霍尔(Hall)或各向异性磁阻(AMR)传感器在其线性区内工作,但它们总存在一定的非线性特性。当磁场过强或过弱时,这种非线性会更加明显。
影响:传感器的非线性传递函数会使完美的正弦磁场信号发生畸变,产生高次谐波。例如,一个纯净的正弦波输入经过一个非线性系统,输出中就会包含三次、五次等奇次谐波。
2、背景磁场非正弦分布
原因:理想的磁环产生的磁场在空间上是按完美正弦分布的。但由于永磁材料的特性和充磁工艺的限制,实际磁场波形可能更接近梯形波或平顶的正弦波,本身就含有丰富的谐波成分(特别是三次、五次谐波)。
影响:传感器检测到的原始信号就已经失真了。
3、多极磁环的端部效应
原因:在直线磁栅中,磁极序列的起始和结束端,其磁场分布与中间均匀区域不同,会发生畸变。
影响:当读头经过这些端部区域时,输出信号会产生失真。
4、传感器布局误差
原因:为了输出正弦和余弦两路相位差90度的信号,通常需要两个或更多个传感器单元以特定的间距排列。如果这个间距不精确(不是磁极极距的1/4或其整数倍),或者两个传感器的灵敏度不匹配,就会导致两路信号不正交、幅值不平衡。
影响:幅值不平衡和不正交会直接导致位置解算时产生二次谐波误差。
三、电子信号处理环节
1、ADC的非线性
原因: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模数转换器(ADC)也存在积分非线性(INL)和微分非线性(DNL)误差。
影响:ADC的非线性会像传感器非线性一样,给数字信号引入新的谐波失真。
2、模拟前端电路的失真
原因:信号在放大、滤波等模拟处理过程中,运算放大器等元件也可能引入非线性失真。
磁编码器的谐波失真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是机械安装、磁体质量、传感器特性以及电子处理等多个环节非理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机械安装的偏心误差和磁环本身的质量是导致一次谐波误差的最主要因素,而传感器的匹配和线性度则对高次谐波(尤其是二次谐波)影响显著。在高精度应用中,需要通过精密的机械安装、选用高质量元件并结合软件算法补偿(如查表法补偿误差)来综合抑制谐波失真。更多有关于编码器的相关技术问题可以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或者来电咨询,中山柏帝机电GUBOA编码器工程师接触为您服务。
- (上一篇):为什么主轴编码器装上后低转速转数不准高转速会报警?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