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技术文章

如何解决编码器使用现场因温度上升所产生的异常声响?

时间:2025-10-17 14:27:47 浏览次数:

编码器在现场因温度升高而产生异常声响,通常是由机械应力、润滑变化或部件变形引起的。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问题,需要有条不紊地排查和解决。以下是详细的排查思路和解决方案,遵循从易到难、从外到内的原则:


第一步:初步诊断与信息收集

       在动手之前,先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这能帮助你快速定位问题。

1、声响特征判断:

       摩擦声/尖啸声: 通常是轴承缺油、损坏或部件间过盈配合导致。

       周期性“咔哒”声: 可能来自内部码盘、电子元件因热膨胀与邻近部件干涉。

       嗡嗡声/共振声: 可能与安装底座共振或电机振动有关,温度升高后加剧。

       低频“嗡鸣”声: 可能是内部变压器或电感等磁性元件在高温下性能变化所致(多见于增量式编码器的线路驱动部分)。


2、温度测量:

       使用红外测温枪,精确测量编码器外壳在冷态和热态(发出异响时)的温度。记录温升数据(ΔT)。

       对比编码器规格书中的工作温度范围和最高耐受温度,确认是否超限。

3、运行状态关联:

       异响是否只在特定转速或负载下出现?

       是否在连续运行一段时间(温度达到平衡点)后必然出现?

       异响出现时,编码器的输出信号是否正常?是否有丢波或报警?


第二步:外部因素排查(最常见、最先处理)

       很多时候,问题并不在编码器本身,而在其安装环境和连接部件。

1、安装结构与同心度:

       问题: 安装面不平、安装法兰或套筒的同心度不佳,会导致编码器轴承受额外的径向或轴向应力。冷态时间隙尚可,热膨胀后应力增大,导致轴承异响。

解决方案:

       使用百分表检查安装面的平面度和跳动,确保其在编码器允许的范围内(通常<0.1mm)。

       检查并确保电机轴(或被测轴)的径向跳动和轴向窜动在标准内。

       严格按照制造商要求的扭力,使用扭力扳手对角交替拧紧安装螺丝,避免因受力不均导致壳体变形。

2、联轴器或弹性连接件:

       问题: 梅花联轴器、弹性片等如果安装不同心,或本身在高温下老化、变硬,也会产生噪音,并传递到编码器。

解决方案:

       重新校正电机轴与编码器轴的同心度(确保径向、角向偏差在联轴器允许范围内)。

       检查联轴器是否有磨损、裂纹,在高温下是否变硬失去弹性,必要时更换为更耐高温或更宽公差补偿的型号(如膜片式联轴器)。

电缆连接与应力:

问题: 电缆固定过紧,尤其是从编码器接口直接引出时,温度变化导致壳体微量位移,拉紧的电缆会对编码器接口产生应力,可能引起内部结构微变或共振。

解决方案: 确保电缆有足够的弯曲半径,并使用电缆固定头或扎带在靠近编码器的地方进行固定,消除对接口的拉力。


第三步:编码器自身因素排查

       如果外部因素均已排除,问题可能出在编码器内部。

轴承问题(最可能的原因):

       问题: 轴承是编码器最精密的机械部件。温度升高会导致润滑脂粘度下降、油膜强度减弱,如果润滑脂选型不当或寿命将至,就会产生摩擦异响。此外,轴承内部的预紧力在热膨胀下也可能发生变化。

解决方案:

       润滑脂: 确认编码器使用的润滑脂是否适用于现场的高温工况。如果现场温度高,可能需要咨询制造商更换为更高粘度、更高滴点的合成润滑脂。

       轴承寿命: 轴承本身已达到使用寿命。如果异响持续且加剧,唯一的方法是联系供应商更换编码器或返厂维修。不要自行拆卸轴承,这会破坏编码器的核心精度。

3、内部部件热膨胀干涉:

       问题: 编码器内部的码盘(光栅/磁栅)、PCB板、感应元件等由不同材料(玻璃、金属、塑料、硅)构成,其热膨胀系数不同。设计不良或制造公差可能导致在特定温度下,部件之间产生微小的摩擦或干涉,产生“咔哒”声。

解决方案:

1)用户层面几乎无法自行修复。

        将此情况(包括温度、声响特征等详细信息)反馈给编码器制造商,这可能是该批次产品的设计缺陷或质量问题,要求其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电子元件噪音:

       问题: 某些功率型电子元件(如电感、变压器)在通电工作时本身会因磁致伸缩或线圈振动发出微弱的“嗡鸣”声。温度升高可能改变其物理特性,使这种声音变得更明显。

解决方案:

        通常这种声音很小,且不影响性能。如果声音过大,可能是元件质量问题,同样需要联系制造商。


第四步:系统性散热解决方案

       如果现场环境温度确实很高,或者设备自身发热严重,需要主动采取散热措施。

       增强对流散热:

       在编码器周围预留足够的空间,确保空气流通。

       在控制柜或设备上增加通风扇,但要注意防尘。

传导散热:

       选择金属外壳且带较大散热鳍片的编码器型号。

        在编码器安装底座上涂敷导热硅脂,以将热量传导到更大的电机或设备机座上。

隔离热源:

       检查编码器是否靠近电机绕组、刹车、驱动器等主要热源。如果可能,增加隔热罩或增大距离。 
 

       以上就是编码器与在现场温度提升后发生异响的原因,不要忽视异常声响,它往往是故障的早期征兆。及时处理可以避免编码器彻底损坏,从而保障整个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更多有关于编码器的相关技术问题可以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或者来电咨询,中山柏帝机电编码器厂家竭诚为您服务。


        

 

友情链接: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